安同良、魏婕:新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学走向何处

发布时间:2024-01-17

作者:安同良,魏婕

单位: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bat365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12期,原标题为《中国经济学走向何处:复杂经济学视域下新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学的重构》。


研究背景

 以万物互联、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数字与生物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经济革命,正深刻改变、重塑着人类的生产、投资、流通、消费与生存空间等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同时正在引发以复杂经济学为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学范式的崛起。近些年,中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以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面对新经济革命的冲击形成的新实践、新问题,中国亟须经济学理论的嬗变与创新——通过构建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来应对新技术加速革新、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各类不确定冲击等大变局。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主导范式的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当人类已经进入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经济形态的新经济时代,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与逻辑范式不得不被重写、修正。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是理论创新的归宿,面对新经济时代,需要新理论来准确解释新经济现象和更有效指导新经济发展的实践。同时基于中国在新时代依靠新经济发展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需要,需要有超越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框架范式,以及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现象而提炼出来的原创性理论。

 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本质上并不是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进步的科学研究纲领,它有其硬核(或内核)、保护带与解题的启发性方法论(拉卡托斯,1986),其范式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能解释中国既往的经济奇迹,而且更能够预测新时代、新经济等中国经济发展诸多新颖的事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启迪。但已有指导中国新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本质上仍然不是一个进步的科学研究纲领,因其缺乏硬核(或内核)、保护带与解题的启发性方法论等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同时,它们更与人类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格格不入。


研究结论

 安同良和魏婕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12期的论文《中国经济学走向何处:复杂经济学视域下新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学的重构》在研究新中国经济学范式演变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与新时代中国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运用复杂经济学框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硬核,试图重构基于新经济的“科学研究纲领”——中国经济学。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1)在回溯复杂经济学兴起的基础上,认为复杂经济学与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思想逻辑、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层面均有本质区别,复杂经济学具有全新的经济学视角与处理经济问题的新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复杂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所以构建中国经济学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底层逻辑,以中国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为实践逻辑,而复杂经济学恰恰是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发展。

 (2)新经济发展呼唤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重构,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新经济发展的复杂经济特征,其是分子集合式的复杂网络、交叉模糊分散组织系统、非均衡的经济范式、连续适应的进化过程,都需要运用复杂经济学才能更好地刻画新经济涌现的诸多新事物、新形态与新特征;另一方面,大国特征的中国新经济体量超大,引致新经济系统的高度复杂性,此外,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以及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多维性,均需要中国经济学理论认知新经济,并提供理论指导。

 (3)复杂经济学视域下新经济发展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在此借鉴著名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1986)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认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应对新经济冲击、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理论学说,具有“硬核—保护带—启发性思路”为框架的 “科学研究纲领”完整结构体系。硬核是研究纲领最基本的原理与根本性的主张,它构成一个理论学说的基石,决定该学说的本质与精髓。硬核不可反驳、不可修改,以此来保证理论的稳定性。据此,发展新经济构建中国经济学,基本硬核必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体系内部结构中,围绕硬核有明确的保护带,其功能是保护硬核的完整性与不可反驳,反映了理论的适应性与韧性。硬核虽不可打破,但保护带“常新”,对保护带的补充与修正恰是理论丰富、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所以保护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与包容性。发展新经济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保护带”有两条线路,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及其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二是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复杂化与经济理论的重构。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启发性思维中有正面启发法的方法,据此主动发现新的规律、解释新的现象来形成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启发性思路”六个维度。中国经济学“启发性思路”六个维度形成“宏观‘增长’—中观‘产业’—微观‘企业’”的三层逻辑与“理论革新—实践指导”的双重体系。


研究启示

 中国经济学内嵌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与理论变迁的动态演化过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硬核,以信息网络空间与复杂经济视域等视角为底层逻辑,具有“硬核—保护带—启发性思路”完整架构,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与繁荣为本质的经济学范式。论文为“中国经济学走向何处”及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探索了可能的路径。

 安同良教授长期致力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在本文发表之前,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测度——基于微观创新调查的跨期比较”, 2023年在《经济研究》发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测度与赶超路径——以锂电池行业为例”,202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企业互联式创新”。一系列研究成果始终聚焦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关注中国问题,为中国经济学体系构建做出了突出贡献,为bat365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添砖加瓦。通过团队协作,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助力bat365“奋进行动”计划。

 中国经济学不仅要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还要指导未来发展。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测度,到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测度与赶超路径,再到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企业互联式创新,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凝缩了安同良教授团队的心血和付出,是团队成员通过长年累月的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历经无数尝试和探索后,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结出那颗最耀眼的思想结晶。观测创新的信号、聚焦创新的变革、探寻创新的路径,一篇篇研究成果就是一个个清晰见证。团队成员用专精的实力,诉说着推进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深耕中国创新经济学研究的态度和决心。团结奋进、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南大安同良教授团队正在开创新的未来。